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凛凛岁云暮

佚名 佚名〔两汉〕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
凉风率已厉,游子寒无衣。
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
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
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
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闱。
亮无晨风翼,焉能凌风飞?
眄睐以适意,引领遥相睎。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寒冷的岁末,百虫非死即藏,那蝼蛄彻夜鸣叫而悲声不断。
冷风皆已吹得凛冽刺人,遥想那游子居旅外地而无寒衣。
结婚定情后不久,良人便经商求仕远离家乡。
独宿于长夜漫漫,梦想见到亲爱夫君的容颜。
梦中的夫君还是殷殷眷恋着往日的欢爱,梦中见到他依稀还是初来迎娶的样子。
但愿此后长远过着欢乐的日子,生生世世携手共度此生。
梦中良人归来没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闺同自己亲热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只恨自己没有鸷鸟一样的双翼,因此不能凌风飞去,飞到良人的身边。
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中,只有伸长着颈子远望寄意,聊以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凡二十句,支、微韵通押,一韵到底。诗分五节,每节四句,层次分明。

  第一层的四句从时序写起。岁既云暮,百虫非死即藏,故蝼蛄夜鸣而悲。凉风已厉,思妇以己度人,想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丈夫)无御寒之衣。这四句完全是写实,一无虚笔。凉风之厉,蝼蛄之鸣,皆眼前所闻见之景,而言“率”者,到处皆然也。这儿天冷了,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该感到要过冬了,这是由此及彼。在写作上,诗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不但突出了寒冷的到来,而且也由此想到远在他乡的漂泊不归的游子(丈夫)。

  然后第二节乃从游子联想到初婚之时,则由今及昔也。“锦衾遗洛浦”是活用洛水宓妃典故,指男女定情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凛凛岁云暮》是一首文人五言诗,为一首思妇冬夜怀夫的忧思之作。此诗通过对寒冬深夜里梦境的描写,抒发了女子因相思而坠入迷离恍惚中的惆怅心情。全诗借梦抒情,情感深厚,使女子感情的变化跃然纸上;语言质朴自然,毫无矫饰;行文层次分明,音韵和谐。

创作背景

  这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有多种说法。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一般认为并不是一时一人之作,其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东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至于《凛凛岁云暮》的具体创作时间,则难以考证。

参考资料:完善

1、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37
2、 萧统.文选(套装共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343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6734篇诗文  8605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项王歌

虞姬 虞姬〔两汉〕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胡行·其一

曹操 曹操〔两汉〕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
牛顿不起,车堕谷间。
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
作为清角韵。意中迷烦,
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
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
负揜被裘,似非恒人,
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
徨徨所欲,来到此间?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
遨游八极,枕石嗽流饮泉。
沉吟不决,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仑山。
去去不可追,长恨相牵攀,
夜夜安得寐,惆怅以自怜。
正而不谲,辞赋依因。
经传所过,西来所传。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战国策·魏策三(节选)

刘向 刘向〔两汉〕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孟尝君之赵,谓赵王曰:“文愿借兵以救魏!”赵王曰:“寡人不能。”孟尝君曰:“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王曰:“可得闻乎?”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魏王大说曰:“君得燕、赵之兵甚众且亟矣。”秦王大恐,割地请降于魏。因归燕、赵之兵,而封田文。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